近日,有姜农朋友反映,当前的生姜生产因受高温、持续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,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茎叶枯黄、心叶卷曲、生长缓慢的现象。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,今年的生姜生产将会遭受严重损失。下面,介绍一下针对这种极端天气的管理措施,供姜农朋友参考。 一、科学浇水 生姜喜湿润、不耐旱,一般以浅锄松土后浇水为宜。如遇干旱,应增加浇水次数,但不可大水漫灌。八九月份是生姜根茎生长的关键期,对水分需求明显增多。但进入7月份以来,我省好多地区持续高温干旱,有效降水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,对生姜生产影响很大。为此,当前要重点做好浇水抗旱工作,浇水以7-10天1次为宜,沙土地要5天左右浇1次水。浇水时间以早上和傍晚为宜,中午尽量不要浇水。 二、配方施肥 生姜生长期长,需肥量大,特别是生长中后期的需肥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80%。在立秋后,结合拔除杂草或拆姜棚进行追肥,要求肥料充足、营养全面、肥效持久。在姜苗一侧距植株基部15-20厘米处开一施肥沟,深度为10厘米,亩施腐熟豆饼70-80公斤或腐熟粪干500公斤,另加三元复合肥30公斤,将肥料均匀撒播在施肥沟后覆土,然后浇透水。9月上中旬,当姜苗具有6-8个分杈时,此时是根茎迅速膨大期,可根据植株长势酌情追肥,称为“补充肥”。这次追肥一方面促使茎叶茂盛,使生姜根茎迅速膨大;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生长后期脱肥而导致茎叶早衰,影响产量,可亩施氮肥4-5公斤。结合追肥,及时补充硼肥、锌肥等微肥,一般亩追施硫酸锌2公斤、硼砂1公斤,对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 三、多次培土 因生姜根茎生长需要黑暗的环境条件,因此应多次培土。在生长中后期,一般需培土2-3次,第一次培土在大追肥时进行,以土盖住农家肥为宜,不可太厚。15天后进行第二、第三次培土,最后培土要成埂,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。 四、防病治虫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,也是影响生姜产量的一大因素。应以综合防治为主,可采用轮作换茬、药剂拌种、撒施杀菌剂、排水防涝等措施,若发现病株,应及时拔除,并用石灰打点做标,待生姜收获后,将此处土壤深埋处理。主要害虫有甜菜夜蛾、蓟马等,要定期及时观测虫情,在大发生前搞好药剂防治。可用吡虫啉、阿维菌素等喷雾防治,每7-10天防治1次。 五、适时收获 在我省中部地区,露地种植生姜的最佳收获期在10月20-25日;我省南部地区可适当延迟3-5天收获;唐山、秦皇岛等冀东地区可适当提早1周收获。一定要掌握适宜的收获时机,切不可过早收获,为便于储藏和养分的回流,刨收时保留3厘米左右的茎秆,以促进营养回流,提高产量。( 未知)
联系我们
-
服务热线13708431676
- 邮箱:yl@peizhihui.cn
- 地址: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珠江二路14号101铺